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欢迎您!
报名热线:
在西柏坡精神沃土上成长:构建年轻干部心理抗压能力与党性教育协同培训体系
发布时间:2025-05-12西柏坡,这片被誉为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红色热土,不仅孕育了以“两个务必”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,更在新时代为年轻干部培养提供了精神坐标。当前,面对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应急处突等复杂任务,年轻干部既需锤炼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的政治定力,也需锻造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的心理韧性。依托西柏坡党性教育的丰厚底蕴,构建心理抗压能力与党性教育协同培训体系,正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。
历史滋养:从“两个务必”看干部成长的基因密码
1949年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,毛泽东提出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这“两个务必”既是革命胜利前夕的清醒剂,也是对党员干部心理定力的根本要求。彼时,党中央在物资匮乏、战事胶着的压力下,仍能以“一桌一椅一地图”指挥千军万马,展现的正是“战略定力”与“心理韧性”的高度统一。如今,西柏坡党性教育深挖这一历史资源,在复原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的实景教学中,引导年轻干部感悟“压力之下见真章”的精神内核——心理抗压能力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人特质,而是与理想信念、为民情怀深度融合的党性修养。
协同赋能:打造“心”与“魂”的双重熔炉
新时代年轻干部面临的压力呈现多元化特征:基层矛盾调处的情绪消耗、紧急任务的连轴攻坚、舆论关切的应对挑战……单一的党性教育或心理辅导已难以满足需求。为此,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创新推出“三维协同”培养模式:
历史情境熔铸信念:通过“沉浸式党课”还原土地改革中的尖锐矛盾场景,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体会“坚持真理”与“修正错误”的心理博弈;
压力测试淬炼担当:设计“72小时连轴模拟决策”课程,在粮荒处置、舆情危机等复杂情境中,观察学员的应急心态与价值选择;
红色基因滋养心性:开展“与革命后代对话”活动,从耿飚之女耿莹“用脚丈量扶贫路”的故事中,理解“奉献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疏导”。
2024年参训学员追踪数据显示,经过协同培训的干部,抗压能力测评优秀率提升35%,群众工作满意度增长28%,印证了“心理强基”与“党性铸魂”的共生效应。
深层价值:在传承中破解新时代干部成长命题
协同培训的终极目标,是让年轻干部在西柏坡精神的沃土上,成长为“经得起摔打、顶得住风波、守得住初心”的栋梁之材。这种培养模式的突破性在于:
· 以历史映照现实:从“六条规定”看自我革命,帮助干部跳出“内卷焦虑”,在党史中寻找破解成长困惑的钥匙;
· 以实践激活信仰:通过“重走挑粮小道”“模拟支前运筹”等体验教学,让“人民至上”的党性教育从理论说教转化为情感认同;
· 以机制保障长效:建立“党性体检—心理评估—实践复盘”跟踪系统,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持续动能。
正如一名“90后”乡镇干部在培训心得中所写:“站在董必武同志‘民生在勤’的题词前,我突然明白——真正的抗压能力,不是‘硬扛’的技巧,而是明白‘为谁而扛’的初心。”
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正以历史与时代的对话,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精神钙片与实践指南。当红色基因融入心理韧性培养,当“赶考”精神照进现实挑战,这场关于初心与能力的协同修炼,必将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锻造出更多“风雨不动安如山”的栋梁之材。
作者: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陈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