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欢迎您!
报名热线:
脚沾泥土,心贴群众 —— 西柏坡党性教育对新时代干部作风的启示
发布时间:2025-04-22西柏坡,这个坐落于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,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所在地,这里孕育了以 “两个务必” 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重要源泉。其蕴含的 “脚沾泥土,心贴群众” 的实践智慧,穿越历史长河,为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指引。
一、西柏坡实践:扎根群众的历史典范
回顾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,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。1947 年,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,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和艰苦的生活条件,党中央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。土地改革运动中,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,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倾听群众诉求,切实解决土地分配问题,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。这种 “脚沾泥土” 的务实作风,使党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,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在艰苦的岁月里,西柏坡的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“心贴群众” 的深刻内涵。他们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,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。当群众遭遇自然灾害时,干部们迅速组织救灾,帮助群众重建家园;当群众面临生产生活困难时,干部们主动深入群众家中,送去粮食和物资,与群众共渡难关。正是这种与群众休戚与共的真挚情感,凝聚起了强大的革命力量,推动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。
二、西柏坡精神的党性教育价值
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,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。“两个务必” 要求全党同志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,这对于新时代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在新时代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诱惑,干部们容易滋生骄傲自满、贪图享乐的思想,“两个务必” 的警示犹如警钟,时刻提醒干部们要坚守初心使命,保持清醒头脑,不断加强党性锻炼。
西柏坡实践中所体现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,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。党性的本质是人民性,党员干部的党性强弱,直接体现在与群众的关系上。通过学习西柏坡时期党与群众紧密相连的历史,干部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,从而增强宗旨意识,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三、对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的启示
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,西柏坡实践为干部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首先,干部们要树立 “脚沾泥土” 的务实作风,坚决克服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,走进群众中间,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实际困难,避免坐在办公室里 “拍脑袋” 决策。只有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,制定出符合实际、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,真正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。
其次,要培养 “心贴群众” 的真挚情感,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干部们要放下架子、扑下身子,与群众打成一片,用真心换真情。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声音,尊重群众的意愿,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。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关心和温暖,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,形成党群干群齐心协力、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此外,西柏坡精神启示新时代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,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,反而更加重要。干部们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、奢侈享乐的不良风气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,以良好的作风形象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拥护。
四、传承西柏坡精神,践行新时代使命
传承西柏坡精神,加强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,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,引导干部们深入学习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实质,自觉将其转化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实际行动。同时,要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,加强对干部作风的监督和考核,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严肃问责,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。
新时代的干部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,要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,牢记 “国之大者”,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以 “脚沾泥土” 的务实态度和 “心贴群众” 的深厚情怀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、砥砺前行。只有这样,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,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壮丽篇章。
从西柏坡的历史实践中走来,“脚沾泥土,心贴群众” 的优良作风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,将其融入干部作风建设的全过程,让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和精神动力。